2021 年 9 月,广州市作为广东省唯一地市代表,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地区名单。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项目(下称“AI 助推”项目)启动以来,在广州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广州开放大学作为项目实施单位,按照试点方案,以深化教师评价改革、为教师成长服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在广州市初步形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条件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机制,凝练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广州模式,打造广东省人工智能支持教育与教师改革的样板,在全国凸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条件下教师队伍建设的广州特色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受广州市教育局委托,广东教育杂志社对试点实验区、实验校形成的典型案例和优秀成果进行了采访报道,并在广东教育传媒南方号进行系列化呈现。
活灵活现的卡通人物跃然于多媒体教学一体机的大屏幕中,用流利的英语介绍着我国的国粹——京剧,向学生发出提问引发思考;一段《说唱脸谱》视频,以鲜明的色彩、强烈的音乐节奏,声与影像的完美结合,让学生沉浸在京剧的独特氛围中,直观地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这是广州市第五中学(以下简称五中)英语老师李昱坤及团队利用现代教学环境设施与数字教育资源,精心设计并实施的一堂以京剧为主题的英语听说融合教学,让教育展开了人工智能的翅膀,让学生在探索求知中享受着知识的盛宴。
像这种通过智慧校园平台,重塑创新的课堂教学,在广州五中已经成为日常的教学:
数学课堂,老师展示了一份具有典型错误的答卷照片,在大屏幕上用红笔批注讲解,学生可以在平板上同步观看并随时截图保存课堂笔记,更清晰地分析错题思路并及时改正。
智慧课堂
语文课堂,一节写作课,老师通过平板推送一段写作材料,全班学生在草稿本上完成自己的作品,使用平板提交后,学生之间互相点评,原文和点评的建议都展示在全班学生面前。
……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智慧校园”示范校、广东省首个5G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广州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项目实验校、广州市信息化学校,五中积极搭建教师互动、交流的平台,建立了即时沟通的网络学习组织,有效开展智慧研修,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及教师团队也因以信息化赋能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系列举措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在2023年广州市教育教学信息化创新应用评奖活动中,学校获评“优秀组织单位”,并有7项教师作品获奖,学校信息中心主任谢伯夷获评“优秀组织个人”,学校党委书记汪爱华受邀在全市教育信息化经验推广交流总结会上发言;2023年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创新大赛(AI专题),李昱坤及团队的作品《基于生成式 AI 的中考传统文化听说融合教学:以京剧为例的创新实践》荣获二等奖。
在问题中寻找机遇
人工智能时代,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给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机遇。这一机遇,来自于五中对于新时代教师专业成长问题的审题、破局和求解的过程。
破题之始,优化教师管理与评价。摆脱传统评价模式存在的集中管理和有限评估的限制,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干预机制,是五中找到的切题点。学校主动作为,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采集教师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大数据,建立了教师“数字画像”,并对数据进行实时同步分析,开展智能教育教学行为诊断,基于“数字画像”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管理工作的决策流程和教师教育教学的评价方式。
解题之策,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对于人工智能助推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重点,五中确定了两大方向:提升教师的智能教育教学素养和推动教师教育教学创新。在提升教师智能教育教学素养方面,主要是通过构建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知识体系、掌握支撑教育教学活动的智能工具,帮助教师把握人工智能技术进展。在推动教育教学创新方面,则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组建学科资源库和校本资料库,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减少教师重复性劳动,推动教师开展智能教育教学创新性工作,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带动智能信息化条件下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探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效能。
结题之果,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五中通过教育数据深度挖掘、全面剖析等技术,及时采集和分析教师的行为数据、学习进程与工作状态,为教师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智能诊断。同时,建立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师研修培训平台和智能发展实验室,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进行测评和优化,通过课程推送的精准化、培训内容的个性化,持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正如五中党委书记汪爱华所言:“我校运用人工智能,重点优化教师管理与评价、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五中就是在这种思考、摸索、实践、反思、改进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解题之道。
精准化教师培训
于实践中厘清进路
“AI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师队伍建设的深度融合,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师管理与评价的优化、教师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路线图,提升学校的教育现代化水平。”党委书记汪爱华在采访中这样解释。
注重顶层设计,明确工作目标,形成塔型推进体系。五中将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积极利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力量,保障信息化教学正常运行的软件设备和硬件设施,通过专家引领,建立起高效有力的协调推进机制。
坚持问题导向,聘请专家指导,组建研修共同体。近年来,学校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分层、分类推进教师培训,开展智能教学案例研讨。与此同时,健全培训体系落实精准化培训,从教育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加工、借助智能互联技术向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运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等方面的开展多维度的培训。
聚焦课堂教学,构建智能化应用,促进教学模式变革。基于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宏观考虑,五中积极探索并借力人工智能的新技术,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合作和反思互动课堂,充分利用“平板+平台+资源”的人工智能技术,探索精准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生发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
让校园里闪耀智慧
AI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教室是重要的创新场域,课堂则是凝聚这种创新的实践空间。五中通过智慧校园平台,重塑创新的课堂教学,让传统教室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点亮了每一堂精彩的课程,校园里处处闪耀智慧之光。
智慧教室,多元功能重塑课堂教学特色。早在2005年,五中校园便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10M/100M到桌面。目前,校园网接入海珠区“校校通”工程,无线网络覆盖学校所有区域,共计约300个室,834个信息点;采用IBDN结构化超五类综合布线系统,连通学校的各大楼和各种计算机室;多功能教室覆盖全校72个教学班,历史、地理学科具有先进的学科专用课室,建有计算机机房和电子阅览室共8间、语言实验室2间,另设有通用技术实验室1间。另外,学校开发的学分认定系统、选课系统、教学评价系统、学科教学网站、校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电子图书阅览系统、K12网络课程制作平台等系统达到数十个。
智慧课堂,创新应用重塑课堂教学特色。学生课前应该预习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关注到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如何借助技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这是基于智慧校园重塑课堂教学要面临的最大的三个问题。基于以上考虑,五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更加精准地发现学生的问题,改变课堂交互模式,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情况,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课堂。
“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文化成绩优异,应该是立体的,学校在培养学生上,更应该围绕学生‘核心素养’而开展。”汪爱华表示。课前,老师通过智慧课堂,发放课前预习资料与练习,督促学生实施预习,并根据预习反馈情况重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课中,通过智慧课堂的互动活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数据都实时同步到老师端,老师快速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如此,课堂更多时间用于问题答疑与拓展提升,课堂容量与深度进一步加强。
学校党委书记汪爱华
在全市教育信息化经验推广交流总结会上发言
来源:“广东教育传媒” 南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