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登录
管理后台登录

联盟动态


“AI助推”广州风④|广州市从化区第三中学:AI赋能的智慧教育生态


2024-12-18 03:01 联盟动态

2021 年 9 月,广州市作为广东省唯一地市代表,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地区名单。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项目(下称“AI 助推”项目)启动以来,在广州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广州开放大学作为项目实施单位,按照试点方案,以深化教师评价改革、为教师成长服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在广州市初步形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条件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机制,凝练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广州模式,打造广东省人工智能支持教育与教师改革的样板,在全国凸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条件下教师队伍建设的广州特色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受广州市教育局委托,广东教育杂志社对试点实验区、实验校形成的典型案例和优秀成果进行了采访报道,并在广东教育传媒南方号进行系列化呈现。



凭借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敏锐捕捉,广州市从化区第三中学(以下简称“从化三中”)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和课堂教学的全面革新,构建了一个多元、共享、实用的智慧教育生态。

前瞻布局,筑牢“数字根基”

作为从化区基础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从化三中不断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构建。学校于2017年建成标准校园网,全面接入广州市教科网,并联接广州数字教育城。2018年,依托校园网的云储存教学资源库平台,全面开展网络阅卷,并借助大数据分析学生成绩,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教学管理。2019年,学校建成自动录播课系统,实现“线上授课-实况录像-线上重播”的自动智能录播,助力教师成长。2021年,学校全面落实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


凭借在智慧教育领域的先行探索,2022年,从化三中成功获批广州市首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实验校。从化三中党总支书记刘宁锦表示,项目建设工作实施以来,从化三中着眼学校实际,始终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上的可行性,采取“积极融入、多方携手”的策略,逐步构建了一个具有本校特色的数字化教学模式。

教学加“数”,助推师生共同成长

在项目建设初期,从化三中内部一致认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不能脱离学生的学习。在两年多实施过程中,学校大部分工作围绕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展开。


在校本培训方面,从化三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利用企业Ai技术在培训和教研活动中实现实时转录、全文概要和要点回顾。例如,学校在培训中使用人工智能的“音转文”功能,并结合PPT内容让人工智能对培训内容进行提炼,确保教师在培训后能够迅速掌握核心内容。同时,针对培训中的重点问题,Ai可以提供详细解答,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教育资源的高效共享,还推动了从化三中向智能化、个性化教育的深入转型。


在教育科研方面,学校基于教师的研究方向和需求,使用人工智能进行文献检索、信息提炼与内容总结。有了AI “副舵手”,教师可以把更多时间投入到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中。人工智能的介入,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科研视角,进一步促进了跨学科合作与教育创新。


在教学创新方面,从化三中多方位加“数”,通过个性化生成学习资源、虚拟助教以及虚拟实验室,教师能更加高效地进行课堂管理和教学设计。学校在不同学科教学中引入不同的人工智能服务,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评估,形成“一生一份”的提升方案。与此同时,虚拟实验室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实验体验。无论是基础物理、化学实验,还是复杂的生物工程研究,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安全的实验操作,并通过反复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实验能力。虚拟实验室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探究能力。

图片

教师在创客实验室为同学上英语课(学校供图)

通过数智赋能教学,从化三中的教师实现了部分角色转变,课堂教学中不再“一言堂”,人工智能丰富了授课的渠道和展示手段。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新变化,通过人工智能推荐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教师不用再一头扎进题海找题,学生课后作业也做到了少而精,实现双向减负。


对于将人工智能引入课堂教学,从化三中的学生非常欢迎。人工智能为他们开辟了新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热情。2022年、2024年,从化三中高三年级组被从化区教育局评为“从化区教育系统最有爱心团队”,以表彰高三年级在高考中的优异表现。2023年,从化三中荣获“广州市从化区2022学年初中教育质量优良单位一等奖”。刘宁锦感慨:“这与我们大力推行智慧教育是离不开的,我们很受鼓舞。”

克服阻力,打造特色建设路径

尽管人工智能为从化三中的教学注入了新动力,但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了挑战,尤其是少部分资深教师对新技术的接受度较低。他们能熟练运用传统教学工具,但对人工智能没有太大兴趣,认为人工智能无法准确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产出的内容可能与实际教学需求不符。


为了应对这一难题,从化三中采取“青蓝工程”和“老带新”的方式,即通过让资深教师传授年轻教师教学经验,同时由年轻教师“反哺”以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做到“双赢”。这种模式让新、老教师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经过多方努力,目前大部分教师已经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操作,学校智慧教育推广取得显著进展。

图片

学校“青蓝工程”结对颁奖仪式(学校供图)

问及未来规划,刘宁锦提出两个切入点。第一个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和校本课程中融入更多人工智能元素,健全学校人工智能课程体系。第二则是继续完善人工智能在课堂教学的前置和后置,在教师的备、授、评课以及学生的作业上进一步发挥它的优势。刘宁锦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探索出一套“以学生为本”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以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图片

从化三中学生 摄影:钟俊毅(实习)


来源:”广东教育传媒”南方号




快速导航


友情链接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麓景西路41号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校区 客户服务邮箱:gzteacher@ttcn.cn 教育服务热线:4000096930
推荐浏览器: 谷歌浏览器 搜狗浏览器 360浏览器

广州教育

教师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