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登录
管理后台登录

联盟动态


“AI助推”广州风⑤|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技术赋能,教研支撑


2025-01-02 05:28 联盟动态


2021 年 9 月,广州市作为广东省唯一地市代表,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地区名单。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项目(下称“AI 助推”项目)启动以来,在广州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广州开放大学作为项目实施单位,按照试点方案,以深化教师评价改革、为教师成长服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在广州市初步形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条件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机制,凝练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广州模式,打造广东省人工智能支持教育与教师改革的样板,在全国凸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条件下教师队伍建设的广州特色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受广州市教育局委托,广东教育杂志社对试点实验区、实验校形成的典型案例和优秀成果进行了采访报道,并在广东教育传媒南方号进行系列化呈现。



近年来,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在天河区教育局的引领下,积极进行教师数字素养跃迁的探索与实践,通过课堂教学与人工智能融合,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不断壮大教研共同体,推广辐射,成功实现了人工智能对学校教师队伍发展的有力助推。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测评共建示范校、广州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学校、广州市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十百千万”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应用典型学校。


课堂教学,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教育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的转换升级。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教育信息化转型的关键节点在于“微能力认证”。这一机制在尊重教师的专业成长特点的基础上,鼓励教师依据个人兴趣与需求,自主选择微能力点进行深入探索。通过认真学习认证指南文件,教师们自由决定具体认证的能力点及数量,这一灵活性不仅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自主权,更在无形中激发了他们的个性化学习意愿,深度挖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无限潜力。


为了加快数字化转型,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将人工智能教育加入校本课程。一至八年级均开设了人工智能普及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及跨学科整合能力。这一举措不仅突显了学校的教育特色,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

人工智能课堂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还推动了教师课堂变革的深入进行。学校结合中小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充分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实现了教学的精准化与个性化。在中学课堂上,人工智能有效辅助教师设计与实施课程,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而在小学阶段,则更注重在“激发兴趣”上下功夫,确保人工智能的融入有严格的监管和详细的引导。


图片


学校承办广州市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十百千万”人才培养项目系列研训活动之“探索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微创新 驱动课堂教学微变革”展示交流活动


课题引领,以研促教促成长


学校一直秉承“以研促教,以教促研”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发展,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合作、创新的科研环境,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在学校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中,学校重视以课题研究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深化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以科研提高教学质量。


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党委书记黄雯认为,教师的发展经历了从他组织到自组织的转变。“他组织”即学校负责搭建平台,构成校级、中层干部、教师三级管理体系;而“自组织”则强调教师需要具备自主发展意识,教师之间形成学习共同体。因此,学校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请专家来上示范课和专题讲座,并指导老师进行教案设计的实操。同时鼓励老师走出去学习,接触最前沿的教育理念,最终促进教师课堂教学。学校搭建平台,校领导的重视,专家的悉心指导,同行的榜样示范,共同推动了学校的课题深入和拓展。


图片

黄雯书记在2024年度广州市实施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首届“数智强师”研讨会上发言


每一个课题的背后,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为此,学校在硬件设施上进行了全面升级,人工智能实验室、教师AI测评室等先进设备的引入,为教师的教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青鹿纸笔课堂互动系统、智慧体育项目的试点建设,更是为教师们的创新实践开辟了广阔天地。此外,学校还建立了全方位的支持系统,包括技术指导、教研共同体等,这些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教师在教学和研修过程中更容易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极大地推动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一个课题,全校联动,众多班级、教师以及多样化的课堂形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围绕成果清晰运作,这在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是难以实现的。


结对帮扶,构建“三师课堂”研修模式


学校利用技术创新帮扶模式,多次开展“三地联动+三师课堂”协同教研,与对口帮扶的喀什、毕节、连山、从化、棠福等地区与学校建立共享共建机制,基于教育教学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使各地教师们跨越空间界限,共同参与课前准备、课中教学以及课后反思全过程,最终实现“2+1>3”的协同效应,加快优质资源共享。


例如学校石元元副校长、杨冬阳老师联合帮扶校湛江市第二十八中学的梁芬老师共同讲授语文课例《未选择的路》,以“确定教学目标-开展集体讨论-进行分步实践-独立课堂反思-集体效能反馈-迭代优化循环”为行动路径进行“三师课堂”的教学研修:在备课环节,结对校三位教师对该课例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并借助信息化平台开展集体研讨。在授课环节,三位教师在多技术融合环境下共同开展教学,其中包括使用不同的数字终端平台进行提问、投票,使用讯飞语音输入将学生的口头表达实时转换成文字,以便更好地进行分享和评价,通过展示AI视频作业,让学生理解口头表达时肢体语言的重要性等。课后,三位教师对本节课分别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并由主持老师在智慧教学平台上对课例进行解码评价与总结分析。


“三师课堂”研修模式通过相同内容的集体备课、分开授课与集体研讨,展现了学校教师与帮扶学校教师独特的课堂教学技巧与独到的教学内容理解,有助于其他教师综合借鉴与吸收,对两校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来源:”广东教育传媒”南方号




快速导航


友情链接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麓景西路41号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校区 客户服务邮箱:gzteacher@ttcn.cn 教育服务热线:4000096930
推荐浏览器: 谷歌浏览器 搜狗浏览器 360浏览器

广州教育

教师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