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登录
管理后台登录

媒体报道


“AI助推”广州风⑩|广州市第六中学:AI赋能教学,智慧创造未来


2024-11-10 12:00 媒体报道

2021 年 9 月,广州市作为广东省唯一地市代表,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地区名单。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项目(下称“AI 助推”项目)启动以来,在广州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广州开放大学作为项目实施单位,按照试点方案,以深化教师评价改革、为教师成长服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在广州市初步形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条件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机制,凝练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广州模式,打造广东省人工智能支持教育与教师改革的样板,在全国凸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条件下教师队伍建设的广州特色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受广州市教育局委托,广东教育杂志社对试点实验区、实验校形成的典型案例和优秀成果进行了采访报道,并在广东教育传媒南方号进行系列化呈现。

相关文章阅读:

“AI助推”广州风⑨|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校园的“逸景样板”

“AI助推”广州风⑧|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小学:AI赋能教育,既要“高度”也要“温度”

“AI助推”广州风⑦|广州市黄埔区育蕾幼儿园:智慧教育赋能,打造学前教育新典范

“AI助推”广州风⑥|广州市白云区贤丰实验小学:智汇师训,数启新程

“AI助推”广州风⑤|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技术赋能,教研支撑

“AI助推”广州风④|广州市从化区第三中学:AI赋能的智慧教育生态

“AI助推”广州风③|广州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数智化创新,赋能园所高质量发展

“AI助推”广州风②|广州市第五中学:“智”教合力,教学相长

“AI助推”广州风①| AI 师训:广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智慧阅读示范课(学校供图)

作为广州市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支撑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样板校、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项目实验校,广州市第六中学(以下简称六中)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已建成网络系统、监控系统、数字广播系统、AI学智慧教学平台、智慧门禁系统、学校办公OA平台、新高考模式教务管理系统和班牌管理系统、多个智慧教研室、智慧宿舍管理系统、智慧评价系统等。六中全校师生都配备了AI学智慧教学平台,学生和教师人手一台平板,日常教学全部通过该平台完成,实现了对日常教学活动的全流程数据采集。

拥抱AI,打造智慧教师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这是六中以AI赋能教师的切入点。

目前,学校构建了具有六中教育集团特色的“大数据驱动下的学习‘强反馈’模式”,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前沿技术革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并有效应对校区分散及师资队伍构成差异等问题。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六中建立了基于CSMS课堂数据分析技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系列培养计划,旨在帮助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实现能力提升。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六中在打造智慧教师的过程中,确立了拥抱AI的三个基本点,即数字化建设的初衷,是增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的能力,以适应数字化教育的新趋势;数字化建设的目标,是致力于打造一支能够熟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的思路,是通过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双结合”,持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潜力,以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我校的试点方向和应用重点是人工智能助力教师大数据应用行动,以及人工智能助力教师评价与培训行动。” 六中副校长卢邦柱说到。

卢邦柱副校长介绍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项目

为更好地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项目,六中特别组建了由主管教学的卢邦柱副校长领衔的项目领导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包括教务、教研等部门的中层干部以及相关学科的负责人。通过顶层设计、规划制定、团队培养、分工协调、监督评估和整合各项资源,保障该项目顺利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团队建立了定期的工作会议和高效的沟通机制,确保及时协调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同时,根据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和能力进行合理分工,确保各项任务得到有效推进和高效执行。此外,团队积极争取各方资源的支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搭建了通畅的资源保障平台;建立了项目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项目进展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值得一提的是,独具学校特色的“大数据驱动下的学习‘强反馈’模式”可以帮助教师更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有效调整教学策略,显著提升教学效果。目前,基于该模式申报并获评“广州市重点规划课题与教学成果奖”。

融入AI,构造智慧校园

六中的卢嘉宝老师,将课例通过5G网络和平板电视加以共享,让远在千里之外的贵州毕节市民族中学的学生也能与六中的学生在同一个教育场景下学习,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思维火花的碰撞。这一共享主要是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渗透,而这只是六中智慧校园建设的成果之一,目前,六中通过将AI融入校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教师更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实现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和辅导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吴嫣婷老师的课例将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相结合,使用中央电教馆虚拟实验平台的3D交互课件以及VR虚拟课件让学生进行实验,突破了现实条件的障碍,让学生在奇妙的生物世界中自由穿梭。

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学习反馈和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安排和辅导,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推送对应的错题巩固,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例如,孙毅老师的《阅读文化典籍,感悟中华礼制》的现场智慧阅读示范课,利用平板等设备进行泛读、精读的阅读大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辩证思考中华礼文化在当下的运用,既展示了中国智慧,又让学生感受到中华礼制的博大精深。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教师能够实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数据和反馈,评估教学效果,并据此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与同行交流、课题研究,以及各类信息化教学创新活动,提升理论和实践能力,教师参与各类信息化教学创新活动获得大量奖项。

实现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大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学校将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共享和推广,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AI赋能教学

巧用AI,引领智慧教育

在以AI赋能教学的过程中,六中不仅回望过去总结经验,聚焦当下发现问题,还积极面向未来,以主动的姿态引领智慧教育再上层楼。

持续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高效管理系统。继续提升各校区、各成员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大胆尝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学和管理的深度融合;并基于信息化技术筹建更高效学校管理系统,提高集团化决策质量和管理效率。

积极构建智能化评估体系,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构建智能化的教学评估体系,为教师实时反馈和提供个性化改进建议;提供在线专业培训,提高不同校区、成员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主动优化现有跨校区合作平台,构建更加完善的在线协作环境。推广智能课堂解决方案,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现代化转型、共享智能化教学的成功经验。

卢邦柱表示:“未来,更深层面地整合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是必然之举,我们的愿景是打造一个真实有效的智慧校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创造一个互联、协作、高效的教育生态,为六中学子的美好未来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朱守锂 

来源:广东教育杂志社


快速导航


友情链接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麓景西路41号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校区 客户服务邮箱:gzteacher@ttcn.cn 教育服务热线:4000096930
推荐浏览器: 谷歌浏览器 搜狗浏览器 360浏览器

广州教育

教师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