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登录
管理后台登录

媒体报道


“AI助推”广州风⑪|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积极构建AI赋能教师高质量发展的花都模式


2024-11-11 12:00 媒体报道

2021 年 9 月,广州市作为广东省唯一地市代表,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地区名单。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项目(下称“AI 助推”项目)启动以来,在广州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广州开放大学作为项目实施单位,按照试点方案,以深化教师评价改革、为教师成长服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在广州市初步形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条件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机制,凝练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广州模式,打造广东省人工智能支持教育与教师改革的样板,在全国凸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条件下教师队伍建设的广州特色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受广州市教育局委托,广东教育杂志社对试点实验区、实验校形成的典型案例和优秀成果进行了采访报道,并在广东教育传媒南方号进行系列化呈现。

相关文章阅读:

“AI助推”广州风⑩|广州市第六中学:AI赋能教学,智慧创造未来

“AI助推”广州风⑨|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校园的“逸景样板”

“AI助推”广州风⑧|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小学:AI赋能教育,既要“高度”也要“温度”

“AI助推”广州风⑦|广州市黄埔区育蕾幼儿园:智慧教育赋能,打造学前教育新典范

“AI助推”广州风⑥|广州市白云区贤丰实验小学:智汇师训,数启新程

“AI助推”广州风⑤|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技术赋能,教研支撑

“AI助推”广州风④|广州市从化区第三中学:AI赋能的智慧教育生态

“AI助推”广州风③|广州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数智化创新,赋能园所高质量发展

“AI助推”广州风②|广州市第五中学:“智”教合力,教学相长

“AI助推”广州风①| AI 师训:广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为解决当前教研手段与智能时代教研工作改革不匹配,教研方式吸引力与创造力不强、针对性、实效性不高,名师成长缓慢等难题,花都区教育局积极探索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取得了突破性成效,并于2022年成功入选为首批广州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区(全市共有四个区入选)。花都实验区项目曾获邀在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及多次在省、市上作主题发言;在2023年、2024年教育部智慧教育优秀案例评选中,花都区分别有6个案例入选(其中乡村教师2个)和8个案例入选(其中乡村教师3个),为全市第一;2024年入选省网络学习空间优秀案例(学校组)1项;2021-2024年入选市智慧教育及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优秀案例15项;成果“人工智能下的区域智慧教研模式构建与实践应用”获2024年广州市教学成果奖,并入选2025年省教学成果重点培育项目;多个案例入选首批广州市实施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典型案例并获广州市中小学教育教学优秀典型案例奖;数篇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成果惠及贵州、广西、西藏等5个省市近23个区县及125所学校,广州日报、地区电台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

花都区智慧教研活动照

在推进花都实验区项目,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起到了重要的实践研究与示范引领作用。“本项目试点方向为人工智能助力教师大数据应用行动及人工智能助力教师评价与培训行动。具体任务有两个,一是探索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教学行为大数据分析系统,精准解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引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改进教学,实现精准教学和差异化教学;二是探索如何借助AI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改变区域、校本教研方式,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与科学性,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试点方向于具体任务,经过近3年实践研究,花都实验区项目取得了重要成果。

构建了“2+3+4”数字赋能教师高质量发展体系。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提出了“技术赋能、数据驱动、问题导向、协同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新理念,构建了“2+3+4”数字赋能教师高质量发展体系,加强政策引导和顶层设计。

“2+3+4”数字赋能教师高质量发展体系

完善了区域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区域智慧教研管理平台,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实现教与学过程全场景动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平台上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研、评数据以及区、校级“优课”资源,如教学活动数据、学习活动数据、教学行为数据与学习行为数据等,便于区域、学校常态化的举办各类各级智慧教研活动、成果展示活动和竞赛活动,为开展“教、研、训、评”四位一体实践活动提供了大量数字化资源与实证材料。截止到2024年10月,此平台已汇集了区域城乡学校课例影片共3115节,双绿灯(科技互动指数和教材教法指数均达到70分以上的课为良好)课例共1390节,被点阅数为27972次(数据实时更新),其中乡村教师的优质课数量从全区占比10%升到30%。资源包括视频、教案、课件、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分析报告及听课教师点评等,为校本教研资源的保存与传承,为教师培训提供一手素材。同时学校资源自动沉淀到区域教研云平台,形成区域优课课例资源,充分发挥了新技术作为“教育服务规模的杠杆倍增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连通器”的作用,促进城乡课堂教学优质均衡。

建构了人工智能下的区域智慧教研模式。基于区域智慧教研管理平台,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研究团队构建了人工智能下的区域智慧教研模式。此模式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课堂、内容、平台、技术、方式,并由此形成一种各要素共同融合与创新的区域教研新样态,推动教师实践探索、合作、分享与反思,促进其课堂教学能力与专业发展。该模式为开展区域精准教研,提高教研的针对性与实效提供了实践路线与具体的操作方法。此模式已在城乡学校和学科教研中广泛推广应用,有效提升了城乡学校教研的质量。成果已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并在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上交流。基于区域智慧教研模式,在常态智慧课堂教学实践和智能化研修的过程中,各学科形成了基于数字化资源的观课议课方式与流程。

人工智能下的区域智慧教研模式

形成了数据驱动下的“教-研-训-评”四位一体促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城乡学校普遍存在着教学、研究、培训、评价分离等瓶颈问题一直难以解决,从而导致了教师专业发展滞后、效率低,城乡结合地区的教育质量及师资水平与城市学校之间差距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教育均衡发展。人工智能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分析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较好的解决方案。基于此系统自动生成的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花都区开展了“以训促用、以研促教、以评促改、以思促长”的实践应用研究,形成了数据驱动下的“教-研-训-评”四位一体促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为解决教、研、训、评分离,名师成长缓慢、周期长等老大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从区域智慧教研平台数据前后三次抽查中可以看出,参与实验的城乡教师的科技互动指数和教学应用指数的分数处于明显进步中,优质课堂不断增加,尤其在生本决策、小组合作、多元评价等方面发生很大的变化,可见教师的技术素养与运用水平很大提升。” 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指出。

作者:黄日暖 汤少冰

来源:广东教育杂志社


快速导航


友情链接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麓景西路41号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校区 客户服务邮箱:gzteacher@ttcn.cn 教育服务热线:4000096930
推荐浏览器: 谷歌浏览器 搜狗浏览器 360浏览器

广州教育

教师全面发展